轉貼分享:
書籤收藏:
梵谷在還沒過世以前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,貧困潦倒直至自殺,後畢卡索是少數幾位在死前能名利雙收的畫家,我想很多畫家大概都只想到要當一個「有名的畫家」,卻沒有想到有名代表的是「知名」、「指名」,衍生的結果就是「利潤」、「商機」。(作者江亘松)
有一次在捷運上遇到一位淡水的美女畫家,我們談到台灣一些知名的創意人物,例如彎彎、蔣友伯,對於「畫的好不好看」這件事情,不知道應該由那位專業畫家的角度來看比較準?還是應該由我這個位於市場中的消費者來看比較準。但是就像三立的八點檔一樣,縱使沒能得金鐘獎,但是收視率其實已經代表大眾的心聲。(作者江亘松)
根據我的觀察,創意人員只要稍微懂得包裝行銷自己或者願意讓懂行銷的人協助他,幾乎都很快就可以出頭,似乎代表的是創意人員這種「產品」的「宣傳」能力通常都不好,或者如這一篇報導中講的「定價」能力很差,或者是喜歡孤芳自賞關在家裡,根本不喜歡上「通路」,所以寧願在家餓死也不想把自己的創意好好的行銷一下。但是如果你問他為什麼?得到的答案不外乎「這就是藝術」或者「這就是我」,所以有這種心態的創意人員餓死是活該的,嫉妒別人成功也是無濟於事。(作者江亘松)
如果梵谷能早一點畢卡索,或者更多的創意人員能夠早一點畢卡索,那是不是就可以創造出更多創意文化產值?不過關鍵也許就在如何把創意由「獨樂樂」變成「眾樂樂」的過程,好險,我這個行銷管理顧問又有一個市場可以做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