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分享:
書籤收藏:
創業與行銷智慧:當大家都很沒創意去談網路行銷的時候,還記得做實體通路的才叫做有創意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之後,生意人們不知道是趕流行還是怕落伍,產品行銷的大小事都必須跟網路有關係,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口碑行銷也要由網路來進行,病毒行銷也要透過網路,置入行銷也會跟網路扯上關係,幾乎任何「xx行銷」都會跟網路扯上關係,所以現在講行銷還談網路真的是多餘的,因為網路對行銷來說,就跟喝咖啡要加糖一樣。(作者江亘松)
網路的威力已經改變了大家做生意的方式,現在生意人已經誇張到連「通路」都網路化,不管是拓展國內或者國際市場,一律先上網路再說。雖然由網路開始是一個不錯的觀念,但是許多人似乎過度期待網路行銷的成效,甚至把過量的時間與資源放在網路行銷方面,反而忽略了實體通路的重要性。(作者江亘松)
請記得,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沒有實體通路存在,無論是零售業的賣場、出版業的報章雜誌,這一二十年來並沒有因為網路而消失,網路的競爭反而促進了實體通路經營能力的提升。只要還有人喜歡逛街購物,實體通路就有存在的必要性,所以當大家一窩蜂學習使用網路通路的時候,請各位反過來觀察現在懂得經營實體通路的人,反而可以在產業競爭中突圍而出,所以產品行銷的通路已經開始由網路走回實體這一個方向了。(作者江亘松)
這一兩年我對台灣IT產品行銷中國大陸市場的問題特別有興趣,台灣由於科技人才與技術集中,素有3C天堂的稱號,無論在產品功能與外觀設計能力方面都相當強。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之下,台灣有超過一萬五千多家3C產品的中小企業,不管是MIT、BIT、DIT的產品,搭配鄰近中國大陸這個超級大市場,有好產品又有好市場,應該很容易創造知名品牌才對,但是幾十年下來,除了有資金做宣傳的大企業之外,中小企業幾乎沒有創造品牌的能力。(作者江亘松)
好產品會賣不好,除了宣傳能力 (Promotion)問題之外,產品通路(Place)的選擇更是關鍵。網路只能提供產品的照片、文字、影片,但一二十年之內是無法透過網路讓客戶摸到、聞到(一二十年之後我不敢保證)。作者江亘松,台灣業者面對這麼大的市場,光是門市或者公司要設在哪個城市就是個傷腦筋的問題了,更不要說設點之後的宣傳技巧是否符合當地消費者習慣的問題。所以在找不到合作夥伴的情況之下,網路就變成一個很保守的方式。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也不喜歡憑著幾張照片與說明就購物,那麼把產品由網路通路放回實體通路,就有其必要性了。(作者江亘松)
備註:MIT(Made In Taiwan)、BIT(Brand In Taiwan)、DIT(Design In Taiwan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