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分享:
書籤收藏:
做生意當然是為了賺錢,所以算好成本之後,我們就要來決定怎麼定價?一般定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「成本+比例%」或者「成本+固定利潤」兩種模式,但是做生意真的只能這麼死板嗎?一個成本500的產品我應該加20%賣600?還是應該加200賣700?還是應該加1倍賣500?或者您敢加1000賣1500?如果您知道我帶的跨境電商研究所學生經常有成本500賣1999或者賣到2499以上的,那您就該知道,產品定價的重點,就是要讓自己覺得很「爽」。(作者江亘松)
產品價格要高關鍵只有一點,那就是產品要特殊,有些產品看起來沒什麼價值感,成本又低的話,要您賣貴您都不敢。所以有一種逆向思考的抓利潤方法,那就是先決定您要賣的產品,您敢賣多少錢?然後再回頭去看看這個產品的成本多少,當然利潤也就跟著決定了。(作者江亘松)
假設某個產品的成本是500,如果您只敢賣700就覺得有點貴,那建議不要賣,因為那根本等於沒賺錢,在做白工,網路銷售不太建議做這種低單價低利潤的模式,尤其對新手來說,您要的是快速獲利,沒有人跟您說低單價產品比較好賣吧?而且低單價的競爭者多,小屁孩都敢跟您一起競爭,單價只要到了幾千的,甚至到幾萬的,幾乎就是大人或者有點小錢的賣家的世界了。所以新手不僅不要做低單價的產品,低利潤的,每個只賺幾十元或者一兩百的,建議通通不要做,否則隨便一個退換貨就會讓您那筆交易沒賺還倒賠。(作者江亘松)
如果500的產品能賣到1000您可能覺得很棒,但是建議還是不要賣,因為跨境電商的銷售過程有很多隱藏成本是您沒有想到的,光是一公斤的貨要退回去大陸就要花您1-300台幣的運費,還不包含運送途中可以有遺失、破損等風險。一般您算成本500是只有產品成本與集運成本而已,如果再考慮損耗、稅金、取消訂單、退換貨這些成本,賺500等於沒賺,甚至這筆可能會賠錢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您賣小型3C產品,一拿到手測試就發現壞掉,這時候您想跟蝦皮買家說要多等7-10天幫他重新進貨,但是買家說不等了要取消訂單,結果是原本想賺500元沒賺到,還要花200寄回大陸退貨,這樣划算嗎?
因為以上總總原因,所以如果您的利潤抓太低,那您的網路生意除了讓您看起來很忙之外,沒有什麼改善生活品質與賺取足夠獲利的效果。簡單講就是在瞎忙。我常常跟跨境電商研究所的學生說,不要因為做蝦皮就喜歡讓自己瞎忙,此蝦非彼瞎,差很多的。(作者江亘松)
反過來想,如果用本文一開始說的定價方法,成本500的產品先想看看,賣10000會不會太誇張?一般應該會自己否決掉這個極端價格。那5000呢?如果覺得很難下手,那由4000開始一千一千往下調整,也許3000您覺得可以試看看,只要覺得雖然有點貴但是不至於到不合理,那就別再往下調整了,再不行才往2000思考,但是如果低於1500還是覺得不好賣,那很抱歉,您挑的是一個您自己都覺得沒什麼特殊性,沒什麼價值感的產品。我訓練的學生只要挑到對的產品,後面加個0都敢賣,配合大量上架的模式,賺錢速度就會很快。但是如果挑的是一般普通產品,那種賺個幾十元您就怕怕的,建議您換個方向。(作者江亘松)
所以利潤怎麼決定,不是用比例或絕對金額套一套就好,該貴的,該多賺的就不要手軟,但是要能這麼任性的定價,要能賺的爽,都是決定在產品力,這也就是行銷學為什麼都把產品這個P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吧。
|